2013年2月18日 星期一

謹慎的說話

一天,病房中有一位婆婆的傷口夠期拆線,由其中一個同學負責做,我們和老師在一旁觀看。

一般傷口到了第十四天,便要進行拆線或拆釘(off stitches/staples)的工作。

相信大家也知道,縫合傷口的釘是如何的樣子吧!對啊,樣子就像平時用的釘書釘一樣!

老師在旁協助,核對病人資料,手術記錄,傷口位置(左右不要倒轉啊!)等等,還要很小心數算拆釘的日期是否正確,早了一天也不可以呢!

當同學掀開傷口,傷口的狀況不太好,有點紅腫,我們稱為「發(紅腫或有點發炎徵狀)」,傷口有點發。

由於傷口有點發炎徵狀,原本一鉗就出來的釘子,要鉗出來變得困難,因為組織黏著釘,變得牢固,拔出來的時候會黏著,也會較痛。

(感染,發炎的傷口,會有以下徵狀:紅,腫,熱,痛,失功能)

拔的時候,婆婆狀甚痛苦,一拔的那一下痛得縮一縮,面上也流露痛苦的表情。

傷口拔釘的位置的那兩個小孔(因釘而造成的兩個小孔),也流出血和膿。

我們在旁的,都圍在婆婆旁邊,安慰著她,說著:「加油呀!好快得嫁啦!再忍多一忍!」




「婆婆!你好叻呀!拿!又拔多左一粒釘喇!」

「忍住呀!」

「嘩!拆左一半喇!」

「加油呀!」

我們在旁,一直拍著婆婆的肩,為她打氣,不停說著加油的說話。

婆婆一旁在說,「仲痛過生仔」。(因為傷口發炎才會痛)

同學差不多拆了一半釘,突然抬高頭,遞出鉗子,問我們:「你地試唔試下呀?」

老師立即輕聲跟那同學說:「你不應該這樣說話。」

完成的時候,我們都對婆婆豎起大姆指,讚她叻,她也慢慢放鬆下來,微笑著。

護理工作完成後,老師跟我們檢討。

在任何時候,在病人面前,說話謹慎是很重要的。

一句「試唔試下」,給人的感覺就是你把病人當作實驗品,或是一件死物,這是不尊重的行為。

很多時,我們都會因為表達能力的有限,或說話不夠圓滑,而說錯話。

「言者無心,聽者有意」。

這位同學都是一位很有愛心的護士,對病人很好,他只是好心的給予其他同學嘗試拆釘的機會,令大家可以學到更多,

因為出實習就是機會學習(opportunistic learning ),病房有甚麼症就做甚麼症,有洗傷口就洗傷口,有拆線就拆線,落手做跟理論是很不同,

但就是因為不小心的一句話,就會傷害到病人。

因此,我們又學到了,謹慎的說話。

註:老師跟其後跟我們說,婆婆說「痛過生仔」,是比較誇張的說法,可能是已經太久,生孩子的痛楚感覺已經不太清晰,但肯定的是,沒有生孩子那樣痛。

老師又說,正常沒有發炎的傷口,拆釘或拆線時,是感覺到有東西搔下搔下,拉拉扯扯的感覺,或是很微量的痛楚,不會有很痛的情況發生。

 小小姑娘仔成長日記Facebook︰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happylittlenurse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