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8月2日 星期五

藥可救人,亦可害人(二)

本文描述關於打針,可能令讀者情緒不安,害怕的朋友可選擇不看,慎入~

上一次簡單介紹了口服的藥物,今次說說針藥。(我認識的針藥更少,因此說明得會較少,請見諒啊!如果內容有誤請指正和指教。)

針藥也是藥的一種,也要進行「三核五對」(Three Check Five Right)(如想了解三核五對,可參考小小姑娘仔成長日記中的藥可救人,亦可害人(一))的過程,比口服的藥物更危險,因為口服的還可以吐出來,或是洗胃等等,藥物靠消化系統吸收,也需要一點時間,但是經血管到達全身的藥,雖然快,但是如果出錯的話會更危險,因此更應該謹慎。

針藥也有好幾種,如肌肉注射(Intramuscular injection, IMI),靜脈注射(Intravenous Injection, IVI),皮下注射(Subcutaneous Injection, SC)等。




肌肉注射(Intramuscular injection, IMI)很常見,相信每個人都試過,就是打疫苗,或是打一些止痛針了。

 這個是在網上找到的圖片,流感疫苗的針通常長這個樣子。

常見的打針部位有手臂的三角肌(Deltoid),臀部有臀部腹腔間區 (Ventrogluteal) 和 dorsalgluteal 的位置。(抱歉後面兩個英文名詞我不懂中文,"臀部腹腔間區"這個詞我不肯定,希望有高人可以指點)

用於肌肉注射的針較用於皮下注射的粗及長,因為要深入肌肉,令藥物在肌肉中慢慢擴散。

打針的時候通常是90度直入,針的部份進入人體多少因人而異,小朋友和成人,瘦人和肥人,打針的深度也會有不同,相信這一點大家也意會得到吧。

還記得老師在醫院教我們打肌肉注射的針,是拿了一個病人不要的餐包,在房間教我們打針,回想起來還真好笑呢!

老師的形容,就是用拿飛標的手勢,然後看準肌肉(事前找好位置,當然要做好消毒工作,用酒精棉抹好要打針的部位),快,狠,準,「咻」一聲的「飛」中目標,現在回想起來可真像!

因為如果不夠快,慢慢入,會更痛呢!因此不要覺得姑娘很變態很快手的打針,為的都是希望病人少一點痛苦,記得有一次有同學打針時可能走了魂或是太緊張,把針慢慢插入......大家應該會想像到這樣更痛吧......

入 針後,要倒抽一下,看看會不會抽到有血,如果沒有,整個過程可以繼續;如果有血,即是表示打中了血管,不可繼續,要把針挪出一點或是重新打一次(不過老師 說因為肌肉中的血管很微小,通常挪一挪位置就可以,因為如果要重新打一次,病人要再被針刺一次,十萬個不願吧,而且也浪費了一支針藥,實際情況我沒有試 過,因此都是描述我聽過的東西),

因為如果繼續打,即是打進血管,效果會更快,藥會很快隨血液到身體每一個地方,就失去該藥要在肌肉慢慢 釋放藥力的意義,變了靜脈注射(Intravenous Injection, IVI),也是「三核五對」(Three Check Five Right)中錯了途徑(Wrong Route)(如想了解三核五對,可參考小小姑娘仔成長日記中的藥可救人,亦可害人(一))。

皮下注射(Subcutaneous Injection, SC),常見的就是胰島素(Insulin),用來降低糖尿病人的高血糖水平,初期的糖尿病病人可用口服藥或是控制飲食來控制血糖,但是用口服藥或控制飲食血糖水平還是不理想,醫生便有可能會處方胰島素。



 這個是用來打胰島素的針筒。

皮下注射(Subcutaneous Injection, SC)多數會注射的部份是手臂(即是我們所說的「Bye Bye 肉」)的脂肪位置和肚腩,注射角度可以是45度或是90度,視乎個人肥瘦。

當然,打針插入時也要快,狠,準。

打皮下注射(Subcutaneous Injection, SC)不用倒抽針筒,因為脂肪組織沒有血管,用於皮下注射的針較用於肌肉注射的短及幼,通常沒有肌肉注射的那麼痛,而藥物擴散速度比肌肉注射還要慢一點。

說開注射胰島素,倫老師說過一件很好笑的事,是關於打胰島素針的手勢。

這個故事,留待下回再說:)

小小姑娘仔成長日記Facebook︰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happylittlenurse

圖片來源: http://sc.studentboss.com/upload/qita7/hand/images/hand_4010.jpg
http://www1.ndmctsgh.edu.tw/pharm/pic/medimg/005PRE25.jpg
http://image.made-in-china.com/4f0j00jBsQMqDRnEkF/Insulin-Syringe.jpg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